登录

×
学校
天津大学
普通本科 公办 985 211 双一流
 
学校概况
开设专业
学校环境
学校位置

学校信息
  • 天津,天津市
  • 学校代码:10056
  • 创建时间:1895年
  • 占地面积(亩):6161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学校地址:卫津路校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北洋园校区: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 官方网址: http://zs.tju.edu.cn/ http://www.tju.edu.cn/
  • 官方电话: 022-60316985,022-27405486
  • 电子邮件: tdzb@tju.edu.cn
手机扫一扫

学校简介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曾到学校视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

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772人,其中本科生19033人,硕士研究生13978人,博士研究生5761人。现有教职工4895人,其中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9人,教授916人。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并迭代更新,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获第八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入选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储能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疗器械三个领域获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地区、行业领域和单位地区建功立业。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74个本科专业,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4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工程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面向国家战略、基础前沿和新兴领域,培育建设13个学科交叉平台,成立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深入推进“天智计划”。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持续深化医工交叉融合,现有12家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5项,形成了酵母长染色体合成、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海燕”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水利工程智能仿真与智能建设、脑机接口芯片等一批高水平成果。建设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牵头制定的《生物安全科学家行为准则天津指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生物安全道德准则。学校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有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10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

学校坚持面向全球开放办学,全方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及“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在津共建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1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大力实施“留学天大”工程,留学生学历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现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药学院入选国家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在海外建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双一流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类型
国家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建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药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软件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商管理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程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学与应用数学 土木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与微电子) 工程力学 环境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应用化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
类型专业
金融学类(本) 金融学 金融数学
法学类(本)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类(本)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英语
数学类(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本) 应用物理学

推荐

财经 普通本科 公办

军事 普通本科 公办

理工 普通本科 公办

足迹

综合 普通本科 公办 985 211 双一流 教育部直属 强基计划

关注我们
|
联系我们
|
学校入驻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平台社区
|
企业文化
|
帮助中心
|
责任声明:进校通出于服务公众的目的转载网上信息,如本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中含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或是您不想让本站使用您的这些信息,请您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更改(删除),维护您的权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2016-2024 eduip.cn All Rights Reserved-广州用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粤ICP备2020140087号-2